导都能理解。
这几条要比以前要严格一些,但还可以接受。
这时候一直到80年代,工厂的管理并没有做到现代化,管理不严的厂子工人在车间内干什么的都有。
84年青岛电冰箱厂新厂长上任后制定了13条规定,让后世的人们看了都目瞪口呆,可那就是当时的普遍现象了。
这就是当时的十三条规定,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但后面有的条款他们三个就不理解了。
比如说要在地上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将车间划分出各个区域和通道,三个厂领导都没明白。
不懂就问,齐副厂长就直接问了出来:“宋厂长,你这上面写的划分区域通道是什么意思?”
呵呵一笑宋远拿出纸笔刷刷的画了一个车间的草图:“你们看,我是这样想的。”
“负责生产的区域咱们全部给它弄成绿色,这样不管有没有经验的人进了这里面就知道要小心了;人正常走的地方咱们用白色标出来,这些地方必须是毫无危险的!”
“还有成品区、废品区、暂存区、危险区等等,咱们都给它一一标明,这样大家干活的时候也是一目了然!”
“对了,每个车间咱们都在角落里也划上一小片地方作为消防区,备上沙子、水等灭火的工具!”
宋远倒想买些干粉灭火器呢,但这时候咱们国家还生产不了这玩意,要到60年代才行。
顺便说一下咱们国家第一支现代灭火器传说是1902年英国人送给慈禧太后的车上配了一支,算是最早的。
宋远一阵解释总算让三位副厂长领会了他的意思,李厂长有点犹豫的问道:“宋厂长,这样是不是太麻烦了?工人们也不一定理解!”
沉默了一会宋远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李厂长,我知道大家习惯了以前那样随意,咱们厂也有工伤指标。但我总觉得只要咱们日常管理再细致一点,有些工伤甚至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在咱们厂上班的每一名工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要是因为咱们管理松散受了工伤甚至失去了性命,那是再多钱也弥补不了家人的伤心的。”
“所以我想了不少时间,趁着咱们这个厂子新建把规矩定下来,时间一长工人们会领会到其中的好处的!”
听到宋远这么说三个副厂长一时间也有些动容,这年代讲究大干快上,工伤那是常有的事,就连死亡指标也都有。出了事工厂按规定办就行,很少有人会去考虑这些因公受伤的人家里人的想法。
如今宋远这么一说,三位副厂长设身处地的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