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新曲子上却表现得有点畏畏缩缩,似乎一下就变蠢了,这才十几件乐器呢。
其中的原因,两个教授看出来了,不过没说,因为怕打击杨景行的积极性或者是低估了他。
齐清诺看出来了,而且直言不讳:“……民乐的和声理论匮乏是众所周知的,我觉得需要我们去尝试去丰富。可能在老师们看来三零六不够严谨,但是觉得借鉴不是坏事……”她像是写评论一样下结论,没什么个人情绪。
这确实就是杨景行遇到的问题,编曲的时候,他有无数现成的经验和技巧可以拿来用,就相当于学习了知识点去解决和这个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只要掌握得够扎实,不太蠢,就完全没问题。
的好听,很商业化!说严重点就不是出自艺术家之手的艺术品,而是熟练工匠的优秀商品。
可给三零六量身打造的新曲子完全不一样,看看这个乐队组合,就是奇奇怪怪的。当然,现在已经有不少这种打着民乐的幌子演奏西方音乐的组合,有个别还做得不错,获得了一些关注或者成功。
可杨景行的目标和眼光显然是奇葩类型的,看看他的主旋律构架,总谱中各种各样的曲式技巧运用,各种各样的作曲手法丰富,他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目标显然不是写一首听起来还像那么回事的小曲让三零六像演奏所谓的民乐版那样,去获得一点点喝彩和掌声。
仅仅用民族乐器演奏,那不一定是真民乐。或者还是老祖先的,,……重复了一百遍啊一百遍。抱祖宗大腿最没出息,没发展就等于灭亡。
当然,除了杨景行和齐清诺,有理想发展民乐的音乐人还多。高级一点的,会写一些器乐作品,在调式上感染点中国味,听起来就很是那么回事了。可是偶尔一首琵琶曲或者一首二胡曲是拯救不了民乐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杨景行跟邵芳洁学二胡的时候,邵芳洁就说起过她的偶像,一个已经旅居国外的顶级二胡演奏家,叫许可。这位大神对二胡所做的贡献才是真正的继承,没有发展你继承了有屁用!
当许可用二胡演奏的时候,或者是在西方管弦乐团的配合下演奏的时候,他那无与伦比的技巧让二胡做出了对音乐的全新演绎……作为我们新一代的炎黄子孙,有可能会在某个时刻比听更骄傲。
如今杨景行想做的就是这样的事,不过不是在演奏技巧上,而是在作曲技巧上。可是他当然没不要脸到跳着脚对朋友和老师大声喊出理想的地步,所以只能点头同意齐清诺的话:“我是想找点新方法。”
其实齐清诺在写的时候显然也在这方面做过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