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病看太医,宝玉必到场请教。
宝玉打小便听贾母说过,贾家祖上有一套家传内功心法和一部兵法奇书。荣宁二公便凭此而为大华打下半壁江山,驱除鞑虏,恢复汉家天下,立下泼天大功,贾家也因此一门二公贵比王后。
因见宝玉堂堂侯府公子尚能不耻下问,敏而好学,颇有天份,太医们也都不吝赐教,悉心教导。宝玉时常还能提出一些独道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太医们更是打心眼里对宝玉十分欣赏。
其中与贾府来往甚密的王太医更是倾囊相授。因太医皆是给皇家及王公贵人诊治,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为了慎重起见,平日里针灸之术自是难有用武之地。王太医见宝玉颇有天份,为了不使明珠蒙尘,医术失传,便将那套祖传的金针过穴之术传授与宝玉,并告知宝玉这套针法若是配合内家真气施针,效果更是事半功倍。于是便又勾起了宝玉习武的心思。
宝玉本就聪慧乖觉处远胜常人,更身怀两世记忆,读起书来,自是过目成诵,再加上前世的底子,即便是当年的神童仲永也难以比肩。
一出生便开口能言,养了三月即可走路,周岁时已能背诗。周岁抓周时,却是左手抓了一只千年沉香木雕,右手抓了一杆侯店羊毫笔。
如今要抛父进京,唯一放不下的便是自己这个年过半百的老父。黛玉心里亦很是矛盾,既有些不舍又有些期许,心里自是盼着快快的进京早日见到那“黑了心肝”的冤家。
临走时黛玉便一再劝慰父亲莫太过劳累,万事以身体为重,母亲已去,若是父亲再有三长两短,留下自己这个孤女在世上必会任人欺凌。
一想起自己前世上无父母教养,下无姊妹扶持,孤身一人寄人篱下的悲惨遭遇,泪珠儿便不要钱似的挥洒。或许是听进了黛玉的劝说亦未可知,这一世林如海竟没有早早的就离了世,当然这是后话。
见黛玉哭得伤心,贾府的现状如海也是略有耳闻,因担心黛玉在贾府过得不好,临走时,如海又给黛玉塞了一张万两面额的银票,嘱咐到京时当面交予贾母,作为寄住贾府的生活费用;又另有两千两零散银票留作黛玉平日里零花之用。
又将给贾母及府中诸长辈、姐妹的礼物加厚了一倍,这才略略放了些心。又嘱咐黛玉外祖母家不比自家,万事多留些心,有什么委屈不要憋在心里,闲时记得写信告诉自己。
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中几个老妇登舟而去。雨村另有船只,带了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一日到了京都,雨村先整了衣冠,带着童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