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建有一亭,贾政与诸人到内坐了,问:“诸公以何题此?”清客们引用《醉翁亭记》之典,称用“翼然”为妙,贾政则认为此亭压水而成,应偏于水题为称,应用“泻玉”为妥。
贾政听了,一拍脑袋忙笑道:“珍儿所言极是,怎的却是忘了这茬,快去请宝玉来。”又道:“今日天气和暖,大家去逛逛。”
贾珍一面让人去请宝玉,一面先去园中知会。宝玉听说贾政请他题匾对额,忙随来人行至园门,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旁边侍立。
宝玉立于屋前,心道:“这便是那稻香村了。”前世黛玉所作的那首《杏帘在望》不由涌上心头: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见得此情此景,贾政不由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虽系人力穿凿,却入目动心,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众人入内,各自寻石凳坐毕。贾政因问:“此处题何为妙?”
众人云:“方才世兄云:‘编新不如述旧。’莫若直书‘杏花村’为妙。”贾政听后,尤觉不妥,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村名,直待请名方可。”
正待众人又冥思苦想之际,宝玉却等不得了,笑道:“旧诗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且题以‘杏帘在望’四字。”
众人都拍手称赞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思。”宝玉又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便俗陋不堪了。唐人诗里,还有‘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越发同声拍手道妙。
说着,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便问宝玉此处如何?
宝玉因前世具实回答,称此处远不如潇湘馆,便挨了贾政一顿臭骂,又知贾政迂腐顽固,便也懒得置评,只违心的跟着赞了几句敷衍过去。贾政对此次宝玉的态度尚算满意,又命宝玉作得一联来:“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众人出了稻香村,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糜架,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到蔷薇院,傍芭蕉坞里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潺,出于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这便到了蓼汀花溆。
众人到了湖边沙洲,皆赞此处好景。贾政道:“诸公题以何名?”众人道‘武陵源’又或是‘秦人旧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