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端最快m..c/o/m
原来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元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做,只胡乱做了一首五言律应命便罢了。
见姐妹们皆已作完,宝玉正凝思前世所作诗可有待改进之处,想来亦无必要,一来自己亲笔所作前三首也不赖,若是要改须得从头做来;二来宝玉本无争强好胜之心。如此,宝玉便欲按前世所作写来。
正誉写间,瞥见黛玉似尚未尽兴,心道:“原本前世最后一首便是黛玉所作,不如就让与她作罢了。”黛玉正欲在元妃面前有所表现,对于宝玉的提议自欣然接受,作毕署上自己的名字,与宝玉的三首一起呈予元妃。
有凤来仪(匾额)宝玉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分碎影,好梦正初长。
蘅芷清芬(匾额)宝玉
蘅芜满静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咏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匾额)宝玉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清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杏帘在望(匾额)林黛玉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元妃看毕,喜之不尽,点评道:“有凤来仪一首,开句便拿得住,‘穿帘碍鼎香’一句极妙,古人云:‘竹密何妨水过?’,今偏翻案;蘅芷清芬一首,‘萝薜助芬芳’‘助’字用得极妙,‘柔拖一缕香’刻画入妙,‘冷翠滴回廊’一句却是甜脆满夹;
怡红快绿一首,起笔双起双敲,紧接着后两句又刻画出了海棠之情、芭蕉之神,最后又是双收,归到主人,此首可谓诗题两称,极工、极切,极流利妩媚,好诗!此为三首之冠。由此看来,宝玉在诗词上亦是造诣不凡,配得状元之才!”
元妃点评最后一首时,却是有些意味深长的瞧了宝黛二人一眼笑道:“杏帘在望一首,可看出林妹妹之心意才情却与人不同,非读书可得,此乃天生也,愚姐妹皆自愧不如,此首当为今宵之冠。”
元妃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又命探春将方才十数首诗另以锦笺誊出,令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