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暗,由于饭店靠街的一面都是镶嵌的落地大窗,光线依旧能透进屋来,不用开灯也算明亮。餐桌、餐椅都是沿袭的北欧一贯原木风格,样式倒是国内样式,但是木头上只上了几道清漆,木头的纹理清晰可见。
一层基本上都是4人的餐桌,只有靠边的角落弄了个隔间,有道门,挂着华夏结,可能是包厢。因为按照北欧的卫生标准,洗手间不可能离餐厅这么近。上二层的楼梯在柜台隔壁,徐易文也就没过去了。
餐桌上铺着金色花格的底布,再铺上菱形的肉色餐布,正中间放着一只玻璃的球形灯台,估计是给食客们点蜡烛用的。边上的小盘里放着两只透明的小罐,一高一低,分别是醋和酱油;两只不锈钢小瓶,老徐打开看了一下,是盐和胡椒粉。
地板是棕色木地板,墙面贴着带金边的暗红色墙纸,挂上几幅欧洲的风景、人物画。靠窗的窗沿上摆着二十几盆小小的金橘,金黄的果子结在墨绿的叶子之间,餐厅里荡漾着淡淡的橘子香味。
这是一家典型的家庭餐厅,华夏味道不浓,但是却有一股家的味道。
徐易文拿起桌上的菜单,一本蓝色的菜单,上面写得大部分是当地文字,看来主要客户是当地人。有开店时间表,(虽说不认识挪威语,但是,时间表还是能看懂的。)周一到周四:11:00~22:00;周五:11:00~21:00;周末:12:00~21:00;节假日:15:00~21:00。好嘛,果然很任性。打开菜单,老徐就看不懂了,就能看到价格,178、185、238...最便宜的就是一个120,不知道是什么,一会问问陈哥。
不一会儿,陈哥就端着一个大大的盘子,盘子上面放着3个炒菜,1盆汤,徐易文连忙上前帮忙。
“老弟来到我店里,大家就是缘分,这时间紧,我就随便炒了点菜,还请多多包涵。”放好菜,陈哥又拿过一碗米饭。
“谢谢老哥,我这就不客气了。”徐易文一边坐下,一边说道。
三个菜,一个番茄炒鸡蛋加了点洋葱、一个辣炒白菜、一个红焖大虾,汤是西湖牛肉羹。可能是看着徐易文就一个人,所以虽然三菜一汤,但是都不是大盘,而是用的十来公分的小盘。徐易文一边吃一边和陈哥聊天。
“老哥,我看你这店名怎么是音译的啊,和我们国内的叫法不一样。”
“我是岛城人,八十年代就出来了。不过没像我们那块一起出来的去法国、德国,我就选了北欧。想着这块人少,竞争少。”
“那您那会出来,一个人到这挺难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