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缓冲池对接九章5号的实验。
一级缓冲模式下,计算时间延长至……
48分钟!
6月上旬,赵楷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重磅论文:
《量子缓冲池技术与量子计算》
论文展示九章5号与量子缓冲池结合技术,并公布九章5号计算时长。
至于关键的时长延展因素,由于技术保密原因,暂不公开。
不止出于商业原因。
更是国家意志。
因为量子计算机是颠覆式算力革命,核心技术必须留在国内。
尽管关键技术保密,公布出的结论也足以震撼整个学术界。
期刊评委的评价是:“这是冯诺依曼体系的终结篇章!”
在整个量子物理、计算机学界,论文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但,由于学术门槛太高,国内普通人反而没有几个能理解其价值。
直到cctv在新闻联播报道:
“这意味着,九章5号正式成为全球最强量子计算机,并在量子计算领域一骑绝尘,遥遥领先所有对手!”
“这意味着,夏国在量子计算方面,远远走在各国前列!”
“这意味着,复杂分子模拟、材料和药物设计即将被攻破!”
“这意味着,基础数学问题可以暴力破解,数学这门学科将被重构!”
“这意味着,现行密码学将会崩溃,而量子密码将成为新标准!”
“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将得到巨大跃迁,通用人工智能将大大提前!”
“这意味着,全球社会结构将可能重塑,大量工作可能被冲击!”
“……”
这个评价,连王霁都始料未及。
他私下问赵楷:“国家这么重视量子计算,还能公开搞量子云么?”
赵楷笑道:“方向很重要,ai通用模型训练,你不搞别人也用gpu卡搞,国家不会禁止,但其他类型不好说。”
王霁终于彻底理解,为什么赵教授要要搞ai算法转义框架。
框架既方便ai训练上量子计算,也将公开应用局限在这个领域。
科技到了顶级,一定有国家限制。
无论夏国还是米国,都是如此。
论文发出后,国外高校纷纷邀请赵楷去演讲,但赵楷都婉拒了。
经过上次绑架事件,他被保护得很严密,绝对不会放出国。
不止是他,成果公开后,实验室所有人都被重点照顾。
保证技术不被泄露。
哪怕是国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