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求的终极目标。
可仙路漫漫,并非人人皆有此等悟性与机缘。
若是自觉天资愚钝,成仙无望,那便走下选之路。
以这仙家法门,为地府效力,斩妖除魔,积累功德。待阳寿善终之后,凭此功德,请阴司举荐,敕封为一方城隍、土地、山神、水伯。
届时,身入神道,享万民香火,亦能得长生,虽不及飞升逍遥,却也是实打实的神明。
甚至,还可以在阴司神位上,继续参悟这太清元道真经,说不定,还有更进一步的机会。
天上的路,通了。
地下的路,也通了。
进可成仙,退可封神。
这等好事,去哪里找?
干就完了!
这让所有道门高层,心中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底气与安定。
灵云道长与灵虚真人,此刻也在其中。
前者是因为此地乃是他的道观,近水楼台先得月,沾了天大的光。
后者则是因为江州除魔,为道门挣得阴神之路,功劳卓著,被掌教真人特许,可以一同参悟。
二人此刻激动得老脸通红,只觉得此生无憾。
静室之内,香炉青烟袅袅。
掌教真人清虚,对着众人,郑重开口。
“诸位师兄弟,仙缘已至,正法在前。我等当摒弃杂念,共同参悟,以期早日勘破玄机,不负祖师爷厚望。”
“善!”众人齐声应和。
掌教真人小心翼翼的,将那本太清元道真经摊开在众人面前。
所有道门高层,包括青玄、灵云、灵虚在内,皆是屏住呼吸,将目光投向那青玉书页之上的玄奥道纹。
初看之下,众人皆是精神一振,只觉得一股清气扑面,灵台清明。
然而,片刻之后。
所有人的眉头,都紧紧的皱了起来。
“此经开篇,便言‘心与神合,神与气合,气与道合,感应天地,引气入体’……何为感应天地?如何引气入体?”一名传功长老皱眉苦思,百思不得其解。
“是啊,此法与我等所修之内力,截然不同。内力乃自身精血所化,由内而外。此法,却要由外而内,要我等从‘感应天地’入手,这天地茫茫,如何感应?”另一名护法长老,也是一脸困惑。
“晦涩,太晦涩了……”
他们将那开篇第一卷的经文,翻来覆去看了数十遍,越看,眉头便皱得越紧。
那经文中的每一个字,他们都认识。
但组合在一起,却变得晦涩难懂,仿佛在看一本天书。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