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后来这件事被当时的徐皇后知道了,也正是因此避免大明玄武门之变。”】
[是兄弟就来砍我!
【“虽然在徐皇后的劝诫之下,朱高煦放弃了造反,可他对太子之位却仍然不死心,最终选择留在京师不去就藩。”】
朱棣面色平淡,没有丝毫的变化。
显然,他早就知道了老二曾经想过造反的事情。
实际上,作为结发妻子,徐妙云并未将此事隐瞒。
只不过她不知道的是,朱棣其实也早就知道了。
当时他气得想杀了老二。
但后来有人在他面前给老二求情,朱棣也就当这件事没发生过。
甚至不仅没有削弱老二兵权,但因此给他加大的权力。
【“其实在永乐前五年,朱棣对朱高煦是非常恩宠的,直到某一天,老大朱高炽发现了这件事,作为监国,老二手中权力过大,让他非常的难受,故而主动去跟朱棣辞去监国之位。”
“也正是这一次,导致了朱高炽跟朱高煦两兄弟彻底反目,朱棣真的因为太子朱高炽的话,开始提防朱高煦。”
“汉王手中的兵权开始慢慢被朱棣召回,而且直属的军队也被调离京师之外。”
“朱棣其实并没有想太多,他根本就不怕汉王能造反成功,给多少兵权都没事,但太子朱高炽不一样,老二手中权力太大会危险到好圣孙。”
“但因此老二记恨上了老大,觉得不再是自己的哥哥,而是假仁假义的太子爷!”】
杨士奇此刻如坐针毡。
在刚才天幕将他心中真实想法暴露出来以后,他就冷静不下来了。
可现在,他忽然发现朱棣似乎也被天幕的发言弄得浑身难受。
朱棣目瞪口呆,之前就一直在想老大跟老二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原因是什么。
可朱棣没想到,竟然是自己造成的。
明明前人的教训,可他终究还是犯了错。
如果刚登基的时候就收回老二手中的权力,或许一切就不一样了。
朱棣越发觉得,将皇位传给老二是正确的决定。
“这样就能避免手中相残了。”
【“原本朱高煦是跟皇位无缘的,可转折就发生在永乐十四年,不知为何朱棣突然开始重视身为汉王的朱高煦,甚至直接将监国的位置给了他。”
“不仅如此,就连一直被尊为好圣孙可望三代的朱瞻基也慢慢的被压制,虽然至今我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当时的朝堂似乎都明白,太子一脉的势力已经被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