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是反清复明,可以说徐宝山和张仁魁两人的行径完全算得上是背离了当初青红帮创建之时的宗旨,范高头和李徵五对徐宝山以及张仁魁的态度自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看在大家都是同处一源的份上,平常也不怎么互相为难,可要是想拉关系那是没门的,不过这次做大寿,徐宝山和张仁魁两人联决而来,范高头也不好将他们拒之门外,毕竟来者是客,几人之间也没有私人恩怨。
可范高头的徒弟李超五却怒斥道:“徐宝山、张仁魁,你们来干什么?清廷走狗,这里不欢迎你们!”
张仁魁听得脸色一变:“老范,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徒弟?什么时候就连一个小辈也在咱爷们面前如此嚣张了?”
“超五,你退下!”范高头喝退李超五,对张仁魁和徐宝山勉强露出一副笑脸:“两位兄弟来了?多谢捧场,多谢,请里面喝茶,彪子,将你两位师叔迎进屋里奉承!”
刘福彪闻言上前板着脸拱手道:“两位师叔,里面请!”
徐宝山是一个身材极为魁梧的中年大汉,四十多岁,硕大的脑袋、光亮的额头,天庭十分饱满,十五岁起就开始游荡四方,广交朋友,他臂力超人、武艺超群,刀枪棍棒无所不精才,常常以寡敌众,在江湖上得了一个混号叫“徐老虎”。曾经的“仙女庙劫案”当中就有他,事发之后他逃回家乡,后被清廷捉拿并发遣甘.肃,可是却在途径山.东时成功逃脱。随后即潜入江湖成为一大盐枭,势力北及淮河南至长江一带,盛时党徒曾有数万之众。
张仁魁,此人的经历更加丰富,自幼跟着表叔习武,在经常与地痞的打斗中练得一手实战的好功夫,老家县衙开科考武秀才,全县有数百人参加,张仁魁力挫众人,得了头名,有了在家乡开设武馆教徒弟的资本,几年下来,在十里八乡也有了点名气。当年义和团起兵之时,他热血一涌,毅然加入,拜了义和团在山.东的首领青帮马风山为师,八国联军进攻京城时,慈禧和光绪吓得避难西.安,马风山率张仁奎等众徒还护送了一程。可想不到是后来清政府很快跟洋人达成了协议,割地赔钱,接着调转枪口清剿义和团,马风山遭到围剿,而张仁奎机警,拖着自己兵器铡刀躲了起来。流浪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来到了扬.州遇到了同门师兄徐宝山,跟着徐宝山走私贩盐,一次抢码头时,张仁魁一人力敌对方十余人,深得徐宝山的赏识,于是提拔作了心腹。徐宝山后来被清廷招安,张仁魁作为他的手下自然也在被收编的行列中,徐宝山驻防扬.州,而张仁魁则驻防镇.江,手下多是青帮势力延伸到南.通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