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公报中以及在公开的外交场合,都一再强调两国“珍贵的友谊”,大肆渲染“亲如兄弟的海陆军力量”,并互相表示要“忠诚不懈地与它的盟邦合作”。
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史称“七月最后通牒”。该最后通牒一共十项条款,塞尔维亚当局只接受了八项,驳回了第五和第六项。
英国当局获悉条款的内容后。英国外长爱德华?格雷指出,此项最后通牒是“有史以来一个国家对他国发出之最可怕的文件”。所有国家都认为,文件的条款难以实现,实际上只不过是奥匈帝国用以惩罚塞尔维亚的开战理由罢了。
沙俄当局获悉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的最后通牒之后,立即通知了奥匈帝国,攻击塞尔维亚会引起俄国的总动员。并表示俄国不容许奥匈帝国打垮塞尔维亚,成为巴尔干半岛的霸主。
7月26日,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提议德、英、法、意四国调停奥、塞之间的不和,但是在英国内部已经有绝大部分政客已经等不起了,于是英国在暗中极力怂恿法俄对德奥作战,并保证给予支持,这就给法俄两国壮了胆。英国的真正面目是在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的第二天才公开暴露出来的。因为与德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已经快要把英国的经济拖垮,内阁和上下议院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迟打不如早打,再拖延下去,将对自己不利。因为英国看到德国的生产能力比自己强大,在海军造舰竞赛中将会很快赶上来,英国当局希望在1914年仍保持海军优势的情况下,通过战争击败危险的竞争对手。
7月28日,奥匈帝国见塞尔维亚不接受最后通牒的所有条件,当即向塞尔维亚宣战。塞尔维亚也不甘示弱,随即向奥匈帝国宣战。俄法两国当然站在塞尔维亚方面,立即进行战争总动员。
7月31日,德国向俄国和法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它们停止总动员,但遭到断然拒绝。当天下午,威廉二世接到俄法两国拒绝停止总动员的消息后勃然大怒,于是德国向俄国宣战。
8月2日,德国总参谋部为了实行施利芬计划,向比利时送交最后通牒,要求允许德军借道比利时对法军作战,并限在24小时内答复。全国只有700万人口的比利时勇敢地拒绝了德国的无理要求,并向英国求援。
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法国对德国宣战,沙俄对德国宣战。
8月4日,德国悍然破坏1839年保证比利时永久中立的条约,4路德军侵入比利时。英国获知德国有入侵比利时的意图后,于8月4日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无条件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