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陈方摇头说道。
陈大贵抽口烟,抬眼望向村子南边说:“那就只能用南边的麦场了,那片地方是周围地势最平坦的地方,而且不挨山不挨路,可却不光是咱们村的地方啊!”
村南的麦场陈方很熟悉,小时候每到夏天采收麦子玉米之类的时候,那片平坦的地方总是最热闹的,也是小孩子们的游乐园。
圆滚滚的石碾子,平坦广阔的麦场,白天是见证热火朝天收获的好地方,晚上确实小孩们撒野大人乘凉的好去处。
那片地方有些年成了,据说是公社时期就作为麦场存在,是陈庄和大杨庄乃还有南边双刘村的共用土地,这些年虽然种植粮食少了,但却并没有完全荒废,地方还留着。
经陈大贵这么一说,陈方才现那里果然是最佳选择,面积够大地势和位置也都很合适,不由咧嘴笑道:“麦场确实很合适,小胖,你找老王去量量那里。”
陈大贵招手拦住杨小胖,摇头道:“给娃娃盖学校那里是很合适,可小方,那地方不光是咱们村的,这次你别指望老叔我的面子,为了麦场咱们几个村没少抬杠。”
大杨庄村委会的主任杨海鹏也点头道:“大贵叔说的没错,前两年还因为晒玉米起过争吵,不过现在用的不多了,我听说两个刘村准备把那里划成宅基地。”
跟过去早些年比较,农村的人口也在持续增多,人口的增多就意味着所需要的房屋增多,现在很少有一大家子住一个宅院的,所以宅基地就开始不够用,不少农田如今都在被建上房子。
这是很多村子都面临的问题,不少地方尽管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可还是会想尽办法争取一口宅子盖上房屋,这样在根上还属于这个地方的人,这是一种外人很难理解的归属感问题。
陈庄的人口较少没有这方面顾虑,可这事对大杨庄来说就并不稀罕,其实早在杨成福在当村主任的时候,就打过陈庄农田的注意,想用来当他们的宅基地。
“麦场那到底有多少咱们两个村的地?”听了两人的话陈方就意识到,想要从刘村要过来那块地恐怕不简单。
陈大贵跟杨海鹏对视一眼各自摇摇头,陈大贵磕了磕烟锅道:“这压根就说不清了,早年公社的时候,那麦场属于四个大队的,根本就没有哪个村出多少的问题,原本那块地也是老坟窝子,不知道哪一代的,平成的麦场。”
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些年代久远的事年轻的杨海鹏都不清楚,听了陈大贵的描述几人才明白过来,感情那完全就是一块公用地,这就更难办了。
如果原本就是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