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他一句一句写下,秋月面上愈发新奇,待最好一笔落下,不禁抚掌道:“好诗,果然好诗,若爷肯花一丝功夫在这上面,只怕将来是也不输李杜的一大文豪了。”
写诗其实并不是仅仅是见了才做,就像红楼里面说的,“古人写诗,也不过都寄兴寓情耳;要等见了做,如今也没这些诗了。”
写诗更重要的是诗人描写的那种意境,好比家写,不过是虚幻而已。
而胤禛这首,描写了作者夜晚梦见美好的爱情往事,被惊醒后对无法相守的爱情的无限惆怅之情。
入梦,听漏,钟鸣,惊醒,兀坐,起步,风起,帘动,慨叹,望月,一个个动作描写细腻而生动。在寂静黑暗的夜晚之景中见孤寂无奈之情,是所谓触景生情。
果真是情诗中的佳作,也难怪秋月抚掌而叹。
这厢福惠见两人写的开心,不禁也拿了毛笔,在孔明灯在留下了略显整齐的墨宝: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便也放了一盏灯。
胤秋二人看的新奇,面面相觑了一眼,秋月抱起福惠问道:“福儿,这两句是你写的?”
福惠摇了摇头,“是四哥作的,福惠上次去四哥那儿玩,便记住了。”
秋月松了一口气,她就说儿子是天才,一起生活了这么久,怎么就没发现。
但看着慢慢飘远的灯,心里不禁暗自思忖:虽不是福儿所做,但自个教他这么多诗,他怎么就恰好写了这句。小小年纪,在这团圆之日,写下如此悲戚之语,只怕非福寿之辈。又思及方才胤禛“可怜两地隔吴越,此情惟付天边月”之语,更觉不详。
想到此处,不禁有些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只望着远去的孔明灯不语。
胤禛见秋月面容似悲似喜,恐她劳乏了,接过福惠,“河边风大,且时辰也不早了,咱们且在逛半个时辰,便回去。”
秋月本没了兴致,但见福惠满脸兴奋之色,也不忍拂了他的意,只得忍下满腔心思,应了是。
只是到底没了方才的心思,胤禛是何等人物,哪能不觉,只在外头又不好细问,便压下疑惑,两人各俱心思,陪福惠草草看了看街景,不到半个时辰便上了回宫的马车。
车里福惠早睡下了,秋月慈爱的看着怀里的福惠,将头搁在胤禛宽阔的肩上,只觉得温馨的悲凉。
马车缓缓移动,秋月想着自己的心思,猛然间听胤禛问道:“从放玩灯你就不对劲,究竟怎么了?”
秋月被他突然的出声扰了心思,不知如何做答,也并不想回答,只阖了眸子,握紧了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