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再举行论武会。因为今年的论武会格外重要。”
冯东仔细的听着,微微道:“今年的淮江论武会,莫非有什么不同?”
薛兰道:“当然。因为今年的淮江论武会,不单单涉及到淮江十八市的武界格局。更涉及到两江之争。”
冯东十分好奇:“两江之争?”
薛兰点点头,道:“嗯,江北清江省,江南淮江省争端多年。原本淮江在公公的治下发展很好,加上中海帅府的威慑。能和青江分庭抗礼。但三年前帅府之案爆发之后,青江原来的副总督任武行被调遣来淮江任职,此人刚来淮江,因为没有根基,大力招揽外客,重用外宾。导致外宾和本地的豪门世家对抗纷争,暗流涌动。如此这般的内部斗争,极大的削弱了淮江军政界和武界的实力。”
“过往三年来,淮江武界一日不如一日,已经到了被青江压的抬不起头来了。如此内忧外患,淮江已到了即将崩塌的边缘。”
冯东很认真的听着,紧皱眉头:“原青江副总督任武行初来淮江上任总督,在本地没有根基。为了在短时间内站稳脚跟,大力启用原本他自己的亲信,也没什么问题。但他启用的这些人,在淮江本地豪门贵族眼中,就成了外宾外客。”
“没想到淮江繁华的表面之下,居然隐藏着这么大的暗流风险。”
薛兰微微笑道:“淮江本地武界的代表是武联会五大常任理事家族,背后是魏王府。而总督府是外宾的集聚地。过往三年,双方矛盾日益加深。”
“今年的淮江论武会,总督府和魏王府早已经达成了协议。意在让淮江本地和外宾的对决。如若淮江本地武界占上风,总督府驱逐外客,重用本地豪门士族,武界世家。如若讲外宾获胜,那么魏王府将同意总督大力启用外客,不再过问。”
冯东逐渐明朗:“淮江论武会,是外客和本地之争。也是总督府和魏王府之争。”
薛兰道:“可以这么说,但谈不上总督府和魏王府有什么争端。无非是双方对淮江武界的发展路径有意见分歧罢了。论武会上,将决定淮江武界未来发展的方向。”
“无论谁胜谁负,对魏王府和总督府来说都没什么影响。但……”
薛兰话还没说完,冯东补充道:“但是对淮江本地的世家豪门,影响就太大了。”
薛兰道:“不错。之前他们还靠着武联会和魏王府的庇护,本地的世家豪门才能勉强保存下来。可一旦论武会上,外宾胜出。武联会和魏王府都会遵守约定,不再庇护本地武界豪门了。没了庇护,总督府大力重用外宾,本地豪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