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迎族孙进客厅,命丫头上茶来,嘴上应承,银子推辞两遍却收了。
“太爷身为孙辈的族学老师,收些贽见礼,理所应当。太爷又是孙辈的族叔祖,孙辈孝敬,又有何妨?”贾琮下首坐下,不急不躁,也不忙喝茶。
贾代儒一家,生活水平与宁、荣二府相比,犹如天上地下,贾代儒亲孙贾瑞觊觎王熙凤,而被王熙凤的“相思计”害死,期间给贾瑞买人参也买不起,要到西府去求……这些信息,贾琮从红楼中了若指掌,知道贾代儒会收礼的,他这么做,自然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传闻贾琮转了性子,果然不假。”贾代儒心想,问道:“你可是有事相求?”
“太爷明鉴,族孙冒昧了。”贾琮起身作揖道:“族孙请太爷出题,想临场作一篇时文。若是能入太爷之目,还请太爷代为转告家严,族孙想参加壬申年的宛平县试。若不能入目,族孙聆听教诲,再学习就是。”
“什么?!你能写八股?还要参加今年县试?”贾代儒震惊,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目光炯炯地打量这个族孙,彬彬有礼、言辞恳切,岂是亲孙贾瑞能比,虽然不大相信,因有送礼在先之故,便道:“也好,你听清题目‘狗吠’,开始破题吧,假使题目破得不好,就不必再作了。”
狗吠,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话是“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是孟子对梁惠王说的话。
这就是熟读四书的必要性了,四书如果不滚瓜烂熟,怎么破?怎么写?
丫头捧上笔墨纸砚,贾琮一月苦读四书,加之前世底子,已经快要接近融会贯通的境界了,题目岂能不熟,当下想了片刻,挥毫写出几笔颜体,破题道:
“物又有以类应者,可以观齐俗矣。”
孟子当时是对梁惠王说齐国的风俗,贾琮开篇即笼罩全题,磅礴大气!
“善!”贾代儒拍案叫绝,质疑不禁降了几分,可见贾琮是学过时文的,就不知是何人教他,难道是自学的不成?
“夫狗,亦民间之常畜也……若曰,辩物者,所以观国俗……”承题、起讲都还中规中矩。
进入正题“……由是国风十五,而卢令志美,独夸东海之强。甚而食客三千,狗盗争雄,尝脱西秦之险……”
差不多花了半个时辰,才写完一篇八股文。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在平仄、对仗上无可挑剔,但是,作为老童生,又讲学多年的贾代儒,还是发现了一个漏洞,这个漏洞无关八股文的文体是否合格,而是春秋战国历史的矛盾。
这又是八股文的另一艰难之处:考据。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