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子都之美!”
“《西游记》不是妖魔鬼怪吗?唐传奇还有灵魂分裂,不足为奇,不过他这写作手法、宣传手段确实高人一等。我寄一本给老师过去,看他如何说。”龚鼎慈一点儿也不生气。
“他们三天卖了多少了?”
“据说上千本卖光,重印一版,没多久其他书社便要效仿了,寄几本《儒林外史》、《倩女幽魂》到江南去,咱们燕社分杯羹,呵呵。”龚鼎慈往窗台汝窑瓷瓶倒清水,继续供赏。
……
山海书社的银子源源不断地进来,一月之内便净赚了两千多两,罗高才、郑夜寥两个守财奴眉开眼笑,帮忙记账的尤氏都看得很复杂,当初谁又能想到,贾琮靠自己也这么吃香?
早知今日,当时应该多多示好啊。
也有人专认这家书店,雍乐十一年的二月、三月甚至出现了排队买书的壮观现象,《儒林外史》、《贾子礼评八股文》又凑了一波热闹,林林总总算下来,贾琮为山海书社净赚不下万两。
但贾琮目光长远,他分红只拿两千多,省检些,还是够用很长时间的。
不过盗版猖獗,地摊货又便宜,这波热度还是慢慢淡下来了。
接着,《儒林外史》、《倩女幽魂》的评书版本出现了,“幽燕第一子”赵北斗对《倩女幽魂》每一章都要评几句,并在燕社书坊出版。
赵北斗毫不讳言地在末尾评论:“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此乃借古讽今、托古说今也。”
宛平秀才匡六合评本:“贾子礼之才,余莫逮其万一也。”
涿州才子张茂才评本:“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宛平举人王应麟却有别开生面的理解:“子礼与吾为友,其佛禅、儒教忠孝之处,令人雪涕,盖子礼秋闱落榜之作也,其妙也警醒顽愚。”
更令人吃惊的是内阁次辅汪应元也出版了评本:“鬼狐有性格,笑骂皆文章。”
这个时空的后来二十世纪,《山海志异系列》早已完本,绝世才女张爱玲发表杂志道:“直到现在,我仍然喜欢贾琮的《山海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那吸引眼球的字眼。”
二十一世纪,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对全世界道:“我写《红高粱》时,是从顺朝大文豪贾琮的《山海志异》获得的灵感。”
山海书社的名声在京城彻底打响,文人阶层趋之若鹜,无人不知贾子礼。
……
《倩女幽魂》对于荣国府的小姐们,并不敢公开叫人去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