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经上报的消息,几十艘战船遭受海浪,战机延误,荷兰在澎湖列岛虎视眈眈,且在琉球北部鸡笼屿,茜香国女王与倭国船只交从过密……”
“当时内阁的阁臣张分宜,以及各部尚书,都说一海外蛮夷之地,不足取。首辅杨清和仍旧坚持取下,以安海境,现在他们也是一个论调,这叫朕如何决策?”
在红楼世界里面,便有一个茜香国女王,蒋玉菡给袭人的红汗巾,便是茜香国女王进贡给朝廷,北静王水溶再给蒋玉菡的。而倭国与琉球之间的贸易,郑氏集团期间就很亲密,郑成功母亲是倭国人,是原因之一,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益,现在德川幕府闭关锁国,往来船只就是暴利,谁不希望分一杯羹?而大陆这边的保守性,使得他们散失了东南的有利角逐。
“陛下,茜香国不可弃,不论放任不管,亦或者和亲下嫁,都是损我朝廷威严,微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开各地的火器营、海关,尤其是福建。茜香国的鹿皮、糖,每年贸易额都不下百万,亦是海贸的中转站,稳定海关,福建就有军饷,开放火器,便能增加军备,唯有制住荷兰人,陛下才能威名远扬海外,让蛮夷敬仰我大国威风……”贾琮从皇帝最重视的名声下手,大顺终究不是满清,满清的闭关锁国、保守性,根本原因是他们想维持自给自足的落后社会,充满防范,不愿意让被统治者发展。
“朕也想这样……”凌决袆眼神中的炙热与对理想的渴望一闪而逝,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自是渴望成就明君之名了,想想又如泄了气的皮球:“可是……如今满清虽已诚服,蒙古已定,但九边依旧不得不防。蒙古的卫拉特联盟仍在……秦王还未回归,满清最擅长与蒙古联姻,朕很担心呐……因此许多阁臣与部院,都希望本朝与茜香国联姻……”
“欲制荷兰外夷与茜香国,除臣先前所提,必统粤、闽、浙三省精兵击之而不可……但现下,陛下宜早立根基……微臣倒是愿意提兵下海一战……”
凌决袆目露感激之情,不由把贾琮当作最亲近的臣子了,想想也是,许多大臣谁不担心自己的名声?有些人为了自个儿名声,是不会为皇帝和国家考虑的。而另一个原因,是凌决袆的皇家教育比不上他父亲,除了从小由张皇后教导,就只有贾琮一个老师了。如此境况,贾琮焉能不成为亲近之臣?
他正在犹豫之中,作为顾命大臣之一的张分宜进来回了西山皇陵之事,又恳请拟旨,加快秦王进京的行程,显然阁臣们都知道秦王的危险性,另外就是新皇的选秀、皇后册封、祭拜天坛等等礼仪的请示,搞得皇帝很烦,末了听到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