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
这个在当时看来异想天开的想法却得到了所有人的赞成,随后,容科会同盛京发动机厂总工程师华明找到了本书中的一位老朋友来具体执行这项科研任务。
大家肯定都猜到了,对,这位老朋友就是华夏材料学之父,师昌旭。
师老不负所托,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搞定了9孔成型高温铸造合金空心叶片。
这种解决方案和工艺,在当时的世界上,只有米国人掌握了,而不列颠的罗罗,直到8年后才研制成功,以至于胡克爵士第一次访华的时候,看到了这些华夏自行研制的空心叶片时曾经感慨地说“单凭看到这一成就,我就没白来华夏一趟。”
然而,单项的成就和领先,不能掩盖华夏航发领域整体落后的事实,即便是被师老及华夏众多最顶尖科研大神们加持过的“涡喷7”,其首次翻修的时间也只有100个小时,而全寿命只有300小时,即便是进入了80年代后,“涡喷7”发展到了它的第二个型号“涡喷7乙”,也就只能做到首翻200小时,全寿命600小时。
而且这台发动机的推力只有44吨,加力推力也只有6吨,要想用这台羸弱的发动机应对宋文华提出的一系列发展计划,也太不现实了。
“咱们华夏航发这个心脏病啊,真是麻烦。”谭振华叹道。
詹诺竹不解地问道“我们不是有斯贝吗?而且我听说仓库里还有不少没用过的原装货呢,不能用吗?”
宋文华瞪了他一眼道“斯贝?你打算把那个重量超18吨的玩意塞进“歼七”的肚子里去?开什么玩笑!”
詹诺竹尴尬地一笑住了嘴,而谭振华却陷入了紧张的思考之中。
很明显,“歼七”这样的小身板,是塞不进斯贝这样又粗又长又重的夯货的,能给它用的,得是中等推力发动机。
放眼全球,在80年代初这个时间段,能用、好用的中推,也就这么几种,最牛逼的当然是f404系列,不过这玩意只是在谭振华脑子里闪了一下就自动忽略了,因为这货是米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产品,以米国佬的尿性,就算花了老鼻子劲买到了,大概率是整机还得附带一堆条件,想要技术那根本没指望,他们连打算卖给华夏的f16都打算给换上涡喷呢!
接下来当然是老朋友罗罗的
199,这款曾经让罗罗破产的三转子发动机现在却是罗罗公司最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推比高油耗低,除了贵没别的毛病,而且依罗罗现在与自己的关系,卖整机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但想要更进一步要技术,估计是没啥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