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综合性的办公空间了。
嗯,建立一座联合实验室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米国,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在和半导体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这里云集了来自全世界的行业精英,也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资源、实验设备,平心而论,单从环境考量,在这里开展科研工作,是当前的最佳选择。
当然,基于米国人一向的尿性,也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以应对必然会出现的那个巨大风险。
好在现在还是1984年,自己应该还有几年时间来运作这一切。
既然决定了要这么做,那接下来当然就面临两件大事了,第一当然是全体华夏人都喜闻乐见的活动买个大房子。
在商业交易发达的米国,这种事自有一大帮房产经纪公司去运作,所以谭振华基本上是交给了大管家凯文大叔去操心,他关心的是其二。
既然决定了要在米国建立联合实验室,那必然需要找到一个足够分量的人来领导这间实验室。
对这个实验室的领导人要求可就高了,必须是理工科出身,专业应该是物理、数学、电化学、电子、或者机械等,且已经在国际自然科学界取得过杰出的成就并获得了普遍认可,换句话说,也就是年龄、资历、成就、声望缺一不可,否则,如何能镇住谭振华准备挖到这间实验室里的超人妖孽们?
当然在他心中还有一个硬性条件,这人,必须得是华裔,还得是个心向母国的华裔!
以这样的要求衡量,哪怕是在米国半导体行业中已经属于“大咖”级别的张忠谋都差了点意思,他毕竟不是个纯粹的科研人员,其主要成就也不是来自学术领域。
而他建立这座实验室的目的,可是以赶超“贝尔实验室”为目标的!
虽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就现在的客观条件来看还仅仅是一个梦想,不过么,有人不是说过了么?做人总是要有梦想的,不然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就算最后真的只能做一条咸鱼,谭二少爷也立志要成为其中最咸的一条!
再说了,二少爷现在不但年轻,更是腰缠万贯,吹几个年少轻狂的牛逼又能怎么了?
做生不如做熟,这事儿自然还得着落在海德思哲身上,而罗琳女士也用极高的效率列出了一份名单。
名列前三的名字是用加深加粗的笔画标注出来的,显示了这三人卓尔不群的地位,而谭振华看着这三个名字也是双眼一阵发直。
第一候选人:杨震吟
名望:米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