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了整个“bc”客机引进的“伦敦大ry”全过程,也参与了轰轰烈烈的生产线从不列颠拆卸再到西飞厂安装调试的全部工作流程,更是在之后进行“bc”试生产、零部件国产化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中得到了锻炼,俨然已经成为了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和领头羊。
马峰山非常喜欢这个小伙子,并已经暗自打定了主意今年底,他本人就够资格晋升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了相当于高校里的正教授级别,也就是说他将具备带博士研究生的资格,而宁航也将在他晋升后特聘他为客座教授,到时候,他打算收吴广辉做他的开山大弟子,直接来个硕博连读,一边学习一边不耽误工作,还能培养他做为自己的接班人,岂不是美滋滋。
笑眯眯地接过了吴广辉递过来的电报,他顺手就撕开了信封,却在看清了这份电报上的那行字后,瞬间石化。
马峰山突然的神情变化很快吸引了办公室里的所有人的注意,他们纷纷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惊愕地看着这一幕,而靠他最近的吴广辉还发现,总师的眼角,有晶莹的泪光闪动。
这里是西飞厂专门划出来一间大办公室,其实与其说是办公室,还不如说是礼堂更加的恰当因为在这间办公室里办公的足足有三百多人,而这三百多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来自原先的“运十”研发团队,之所以这样布置,完全是应马峰山要求的。他认为,飞机各部分的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打破部门界限的办公布置最有利于部门之间的互相沟通,也有利于协调各分系统之间的设计矛盾对于大飞机这样的大型系统工程来说,并不是将所有最好的零部件堆砌在一起就一定能得到最好的结果,相互之间的平衡和妥协以达到在性能、成本、兼容、安全、制造难度等等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结果,才是最终的目标。
其实还有一点马峰山没有明说,这间办公室里的这三百多人,正是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原“运十”设计团队中最精华的核心人员,是华夏大飞机未来的希望火种,他一时一刻也不愿让其远离自己的视线。
而在此时,三百多道目光都投在了马峰山的身上。
吴广辉小声呼唤道“总师,马总师,你怎么了米国发电报来的,应该是振华吧他说什么了”
吴新世、程步石两位马峰山的老伙伴、原本“运十”的副总设计师、现任的“bc”项目小组副组长见状立刻围拢了过来,关切地问道“老马,怎么回事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不,我很好。”马峰山终于勉强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一向不太苟言笑的他忽然对着吴新世他们几个露出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