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的存在,甚至涌现出了迄今为止,全世界唯一的一位在喷气时代以一天、一场战役击落5架敌机而成为“一日王牌”阿拉姆准将。
不过无法否认的是,在巴铁的空军中,一直存在两个严重对立到立场几乎无法调和的阵营。
这两个阵营无法以爱国与否、正派反派或者严格意义上的对错来区分,因为他们针锋相对的矛盾焦点在于,究竟要建立什么样的空军装备体系。
巴铁自建国伊始,其装备一向是全西方化的,巴铁空军paf自1947年建军,一开始装备的就是二战时期不列颠生产的“风暴”螺旋桨战斗机、米国制造的“达科塔”式运输机、“哈佛”和“虎蛾”教练机。1954年5月,巴铁与米国签署第一个防务协议后,米国取代不列颠成为其最重要的盟友和军事装备来源,作为米国主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的重要成员,巴铁获得了米国的“准盟友”待遇,陆续引进其f-86“佩刀”式和f-104“流星”式战斗机、b-57“堪培拉”式轰炸机、c-130“大力神”式运输机、t-33式喷气式教练机等武器装备,空军迅速发展壮大,其飞行员也一直接受米国培训,并因此掌握了相当过硬的空中技术,那位“一日王牌”阿拉姆准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如果不是因为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米国人的背信弃义导致米制战机根本无法升空作战,华夏装备,特别是相对于米国明显落后的华夏战机,是根本入不了这些心高气傲的巴铁空军的法眼的。
即便如此,在已经引进了大量华夏战机的同时,巴铁也还引进了数量相当不少的高卢“幻影”战机以作为其高端战力,由此可见,在相当多巴铁空军人的心目中,华夏产战机,是廉价、低性能的代名词,适合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大量装备,可以维持编制,担任日常巡逻和很多低烈度的任务,但,不适合执行如夺取制空权这样高级别的战斗。
这些人本质上还是倾向采购米制装备的,也是巴铁引进“f16”项目的积极推动者。
客观来说,米国人的战机虽然单价不菲,但有“军援”经费支撑,倒也不是不能接受,而且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维护性好、特别在电子系统方面具有面对主要的敌人印地空军装备的苏系战机碾压性的优势,战机的武器弹药和维护都有沿袭多年的成套体系,升级改造兼容方便,这些都对巴铁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恐怕唯一的缺点就是米国人附带的苛刻的战机使用条件了。
明确写在合同中的就有巴铁不得在对印地的进攻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