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齐亚﹒哈克也深深地明白一点——这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
先不说要想完成这三大工程需要投入多少钱,又要从哪些渠道筹措够这些钱,就说这三大项目建成以后必然面临的一个附带效果吧——由这三大项目构成的链路,在其上流动的物资、能源、金钱,其最终的发源地和目的地,只有可能是华夏。
说直白点吧,从此,巴铁整个国家的经济,都被绑上了华夏的战车,再也无法挣脱。
到了那个时候,华夏已经不需要巴铁再公开选边站队了,无论是谁成为巴铁的领导人,只要他还坚持以本国的利益为第一要务,那么他的立场永远只能有一个。
而这种局面一旦形成,必将对巴铁的外交政策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在国际事务中,巴铁一贯坚持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径和侵略扩张政策……好吧,这些是冠冕堂皇的说法,翻译一下,就是巴铁希望在当前事实上由大国主导的全球政治格局中,能够不沦为别国的附庸和传声筒,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保守自身的核心利益。
看起来是一个独立国家最基本的需求,但,齐亚﹒哈克知道,要做到这些,对一个小国来说,真的很难,放眼全球,能做到这一点的国家,寥寥无几。
至此,齐亚﹒哈克觉得自己完全明白了谭振华的意思:他可以出面来组织这三大项目的建设,也可以领头来筹措巨额建设资金,但他做这一切并不是无偿的,他要回报。
这回报不仅限于建设完成之后的经济利益,还有更重要的一条,他要巴铁,从此成为华夏最铁杆的盟友!
既然有盟友,那自然有对手,印地自不必说,谁都知道,巴铁与其根本无法妥协,而相比起华夏和印地两国,齐亚﹒哈克认为,无论从体量、经济能力、国际地位、军事装备水平、作战意志……等等各方面,华夏都对印地都具有碾压性的优势,当年发生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结果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如果仅仅是为了针对印地的话,谭振华完全没有必要在巴铁投入如此之大的精力和资源,因为在对待这个国家的态度上,华夏与巴铁是天然的盟友——所以,能让他如此煞费苦心地提出“三大项目”,并不惜为此准备投入巨资以及漫长的建设周期的,只有可能是为了应对实力更加强大的对手!
而这样的对手,想来想去,也只可能是……
想到了这里,他的心头不由得怵然而惊——这个谭振华,难道一直将米国视为对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