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看看能不能帮着打点杂。”
他这番话又是自谦又是送高帽,还顺便幽了自己一默,在引起了屋内众人的几声轻笑之后,也顿时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至少,这位传言中的“青年俊杰”、“华夏首富”,待人接物的态度还是不错的么,知道谦虚,也知道尊重长辈,并没有年轻人中常见的“恃财傲物”。
当然,在不少人的心中,也非常自然地给他贴上了一个“果然是个小滑头”的标签。
见谭振华用短短几句发言就套上了近乎,李立清也放下了不少心事,知道这次由自己一力推进的让谭振华参与进项目的事宜至少在人事方面不会出什么大篓子了,这小伙子看来也是个知情识趣的妙人,倒也难怪航天部的那帮老家伙们对他的评价那么高。
而被谭振华点出了名号的祝宇森则笑着打趣道:“看来咱们的小客人认识我,这倒是省了我做自我介绍了。”他随即拨拉了一下自己空荡荡的右边衣袖道:“不过我怀疑,小伙子你认出的不是我这张脸,而是我这条胳臂啊。”
众人又都发出了善意的笑声,看来,这位德高望重的祝总师对自己身体的缺陷不但混不在意,还经常拿着开玩笑,这一点,倒和那个瘸子詹诺竹异曲同工。
前世的伪军迷谭振华倒也从网络上了解过这位祝总师丢掉这条胳臂的缘由——这位当年的经历也堪称传奇,1937年,年仅19岁的祝宇森考入了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不过,追求进步的他在第二年就退学并辗转来到了圣地延安并进入抗大学习,之后加入了战功赫赫的八路军115师任参谋股股长,先后参加过郯城、赣榆、临沂、滨北、枣庄等30多次战役战斗,多次立功受奖;1948年1月,在一次迫击炮训练中,不慎负伤,失去了右臂。
这次事故使得祝宇森不得不告别了热血澎湃的战斗生涯,然而,心智坚毅的他没有躺在从前的功劳簿上,而是从此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他自学成才,从维修整理军械开始,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机械知识,创造和改进了20余种武器和战斗器材,在战斗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并因此被记大功一次。
新华夏建国以后,祝宇森继续着自己在军械方面的刻苦钻研劲头,并特别钟情于钻研火炮方面的技术,曾历任哈工大炮兵工程系副主任、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华东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桃李满天下,这么说吧,但凡是在华夏玩炮的,基本上都是他的徒子徒孙,乃是华夏名副其实的“炮王”!
1982年,“炮王”祝宇森在卸任五机部“兵器科学研究院”负责科研工作的专职副院长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