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机队以及“强5”机队遂行的所有任务,并对死敌印地装备的一大票连超视距作战能力都没有的“米格”机队形成了代差,因此虽然一架“枭龙”的价格3倍于“歼七”,但巴铁还是咬牙制定了一个150架战机的装备计划,用来逐步替代国内的2代机队。
在另一方面呢?由于“枭龙”比另一个时空整整早诞生了10余年,虽然此时的技术状态还比不上那个时空,但相比华夏国内装备的一票“歼七”就算新锐战机,“歼六”及“强五”才是主力的机队来说,仅一个航程一个超视距的作战能力这两条就远远超出,因此这型原本只是为出口而立项研制的战机居然也进入了空军的法眼,已经有不少空军的高级将领陆续对这型战机进行了考察,看来“出口转内销”也是大有希望——不管是进口的苏27还是正在玩命加生产线堆产能的“飞豹”,相比华夏庞大的装备需求都还是太少了,这型相比前代性能有了巨大升级,价格又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的战机,又是华夏自产,用来升级原本制定的用“歼七”替换“歼六”等退役战机的计划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与“枭龙”获得了同等待遇的还有一个项目——也是与巴铁联合研制的“哈立德”,也就是在此次的“沙漠风暴”行动中经过了实战检验的“90-i式”主战坦克。
在这型主战坦克上采用了一系列华夏最新的科研成果,比如125mm口径的滑膛炮及配套的弹药,比如12缸895千瓦12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比如液压悬挂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比如改进的火炮“双稳”系统,比如以中心数字式火控计算机为核心的,遍布全车的各种先进传感器、车组间通讯及数据链组成的整套火控系统,可以说除了没有采用液力变速箱,这台主战坦克的技术状态已经基本看齐了西方主流第三代主战坦克,更是在实战中取得了击毁2台t72及更多“69式”的实际战果!
嗯,鉴于“69式”也是华夏产品,所以这个就春秋笔法一下,不能大肆宣传了。
“90-i式”主战坦克取得的优异战绩自然也得到了华夏军方的高度重视,虽然于此同时,陆军方面也还有一个“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计划且已经推进到了中场,但与空军一样,他们也面临着国内数千辆老式坦克的换代问题,在“第三代主战坦克”尚未研制成功之前,先采购一批“90-i式”以保证战力,是最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除了类似这些先进装备之外,“沙漠风暴”的战争结果让华夏的战略战术制定者们清晰地意识到了,未来战争中,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