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研究单位以外,华夏二重、四重等诸多相关企业都从这个项目中获得了大量设备订单,而西门子奥钢联(西门子旗下从事冶金设备设计和制造的公司,行业三巨头之一)成为工程的协作设计单位,同时还承建了部分精密部件,魔都罗克韦尔则成为整条产线自动控制分系统的主承包商。
看看这些设备清单和工程量就知道,30个亿,完全不够花啊……最后确定的方案总造价是——40亿!
这可是1991年的40亿啊,京城或者魔都中心地段每平方米的房价都还不到1千块呢!
谭二最后虽然是满面笑容地出席了盛大的合同签字仪式还剪了彩、挖了第一锹土,不过心里却一直在滴血——特么的搞这些重工业的基础建设实在太费钱了,眼看着钱包就跟吃了特效减肥药一般日渐消瘦,这日子往后可咋过啊?
随便数数看啊,金陵船厂里正在挖的那个超大的游泳池还有正在新建的那部万吨的自由锻油压机、已经列上了议事日程的与航空部联合投资一家新的航空材料厂中规划的那台6万吨模锻油压机、还有多个航空发动机的新研、改进课题、“飞豹”改型计划、舰载预警机……任一项工程拿出来,都是烧钱的祖宗,一个个的都是吞金的无底洞,都不敢细想,一想就脑仁疼!
讲真,当年混迹军坛的时候,他也曾经冒充小白当过键盘侠,对整个华夏的军工体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颇有一种运筹帷幄、舍我其谁的赶脚,可现在真让他上手搞了才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了,而华夏需要进步,需要投资的项目也实在太多太复杂,其中很多都是需要花大钱、大力气,顷全国之力才能搞的项目——就比如这个厚板轧机吧,没和蔡启功聊之前,他就不知道需要这玩意,在和沈宏聊过之后才知道,搞这玩意要花那么多钱,而花了那么多钱之后呢,也只不过能在3年之后解决一个航母用飞行甲板的问题——可要造一艘航母,需要解决的问题又何止一个钢板?
单纯看一艘航母的造价可能在百亿人民币的级别,可你要搞定造出它背后的工业体系,那就不是百亿了,恐怕得是千亿、万亿的投资、几代人无数心血、智慧和汗水的积累才行!
想到了这里,谭振华不禁有些同情那位思路惊奇的阿三哥,那可真是空有满腹豪情却完全没有脚踏实地做事能力和意愿的典范啊,自己回来的那年是2017,在这个时空又过了整整十年了,三哥家里那艘已经下过n次水的“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也不知折腾明白了没?
虽然投资这些重大项目是谭振华及“红旗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