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是成了英雄?”
“博主口口声声说晋文侯姬仇,对历史的贡献有多大,到头来岂不是成了一句笑话?”
魏征的发言很快引起了房玄龄等人的共鸣。
“咱们都知道,按照博主所说,要么让制度去适应人,要么让人去适应制度。”
“既然秦始皇不想让制度去适应人,那么晋文侯姬仇的做法,就是让制度去适应人了。”
“咱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很简单的结论,你要承认秦始皇的功绩,就得全面否定晋文侯姬仇的功业。”
“反正这两个有一个就得有问题。”
他们现在无法用一个更为先进或更为系统的理论,去解释这种问题。
只能去抓博主论证中的逻辑问题。
以此来证明博主是错的。
…………
北宋,
司马迁也在为他的贵族立场的史观而摇旗呐喊。
读书人现在也很为难。
虽然博主提出的理论体系,已经完美的解释了很多继承人的问题。
但这一种体系毕竟非常的新颖,而且这种论述方式,也是他们闻所未闻的。
随之带来的就是他们本能的反对。
这一次他们也觉得司马光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
天幕下,很多皇帝,太子和大臣,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有一部分人认同了博主的观点,但,更多的人却提出了他们心中的疑问。
弹幕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反对的声音。
(我觉得博主这样的说法是错的,虽然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可也就那么回事,至于是怎么回事,其实就是这么个回事。)
(我看你是不知道怎么反驳,为了反对而反对吧!你就是事事的。)
(什么叫不知道怎么反驳?博主的意思就是,要么选a,要么选b吗?要么是制度适应人,要么是人适应制度,要么是秦始皇对,要么是晋文侯姬仇对,他还能出现第3种情况吗?)
陈勇看着这些人的争论,嘴角不由抽了抽。
看来九年义务教育任重而道远!
他手指在键盘上飞快的敲击,下一个视频就应运而生。
【是不是很多人觉得,马克思主义辩证史学得出的结论,不是a就是b。】
【要么是积极努力的培养继承人的能力,让储君的能力适用于先进的制度。】
【要么,就是让制度倒退,让制度去适应糟糕的继承人的能力。】
【在你们的心中,是不是就只有这两种选择?】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