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是千年不变的滑稽戏“大头和尚度柳翠”。
男角戴着笑呵呵的“大头和尚”面具,着青布长衫,手持木鱼,颈后衣领内插一把折扇。鋂
而男扮女装的女角是云头压鬓,斜插鲜花,身着彩旦服,手持手帕。
一个是摇头晃脑,憨态可掬。
另一个丰姿绰约,故作羞涩。
这场面每一个华夏子民都应该见过。
但天坛公园今年的可不一样,除了这一男一女的传统角色之外。
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主意,居然还添了米老鼠和唐老鸭这样的洋角色。
众目睽睽下,随着“咚卟隆咚锵,咚卟隆咚锵,咚卟隆咚咚卟隆咚锵锵锵——”的鼓点。鋂
只见一老鼠,一鸭子这两位土造的“外国友人”,也手持绣球出场。
尽管他们穿着宽大的扮服,但仍旧竭力作出各种姿势。
而且这还不算完,紧跟其后的,在“傻公子上京”、“渔樵耕读四时乐”、“八仙过海”、“白蛇传”、“西游记”等其余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的角色中间。
居然还混进了黑猫警长、白猫警官和老鼠“一只耳”呢。
这些卡通角色都是这一年,经过央视每天六点《动画世界》栏目的传播,最受全国儿童追捧的人气角色。
想想看就知道这现场多热闹了。
无论中的洋的,现代的,传统的这些角色,无一例外,明快的节奏下,这些高跷舞蹈极尽幽默风趣,竭尽所能的施展扭、摇、追、逗等技巧动作。鋂
那真是另类且前卫的演出,土洋结合,有意思极了。
至于西天门外坛,儿童活动区那一块儿啊,同样也有别出心裁的东西。
要知道,那儿不但有最宁卫民给小朋友们建造的树屋,有他规划的小动物园,有杂技团的演员按时来表演,而且今年还多了几个新颖的民间节目。
除了训鸟人能指挥小黄鸟叼纸牌的杂耍,还有拉洋片的靠唱“西湖景”吸引人之外。
像耍猴儿,就更是孩子们什么时候看,什么时候都会激动的事儿。
干这个的驯兽师都是乡下人,能敲锣会唱歌,背这个小箱子。
他们往往能让他们自己训练的小猴穿褂子,换帽子,一会儿挑个扁担走,一会儿骑个儿童车。鋂
要论训练难度,肯定比不上真正杂技团的驯兽表演。
可因为节目直白诙谐,就没有孩子不喜欢看的。
还有一种游艺类的演出,是京城过去叫做“耍乌丢丢的”,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唱的木偶戏。
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