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都在期待着新年之后,能够有个开门红。
指数还会进一步走高,一鼓作气的收复失地,甚至再创辉煌。
为此,有许多公司甚至在新年时期去拼命走动关系,筹措资金,想要节后开市抄底。
说白了,在新年前的这三天下跌,并没把日本人一下子就搞死,也就搞了个半死,而且还让他们看到了翻本儿的希望。
那不用说啊,压重注在日本股市上的这些人怎么可能轻易认输,止损离场?
再加上野村证券公开预测,说日经指数会在1995年前涨到8万点。
甚至连通常持怀疑态度的《远东经济评论》也预测,日本股市在1990年新年过后不久,就将再创新高。
那么日本股市的投机者们在整个新年假期里想得都只有一件事,就是节后重归股市,要加注翻本儿。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细节——在1989年年底,被很多人视为大藏省傀儡的日本央行总裁墨田智离任,继任者是从基层干起的三重野康。
这个三重野康喜欢在公开场合夸耀说,自己从未拥有过一张股票,而担任央行总裁后,他的使命就是戳破泡沫。
当然他们就更不会意识到,其实这种日k线级别的倒勾图形才是最坑人的行情。
日本股市并没有像美国股市那样突然崩盘,1929年和1987年,发生在美国的两次10月股灾并未重演。
相反,它就像一只圣诞聚会结束后留下的气球,一点一点地逐渐泄气。
但问题在于12月29日最后的上涨,只不过是对日本股市的泡沫吹进去的最后一口气罢了。
这种泡沫破裂的方式就太具有迷惑性了,反而会让人意识不到危险,反复被股指动荡的锯齿割伤。
他们所有想方设法筹措来的资金,新年后重新投入市场只能是一个结局——高位套死。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这场华丽的泡沫破裂之后注定有人买单,之前他们拿走的,已经到了要加倍奉还的最终时刻了。
而仅仅五天之后,1989年1月4日,属于日本股市所有参与者的真正血洗之日来临了。
为了迎接新一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东京证券所交易大厅,挤满了套着红黄两色马甲的交易员和工作人员。
所有的交易员都调整着状态,迎接开盘的那一刻。
许多人还打开了电视机的屏幕,试图寻找大藏省和日本央行的表态。
要知道,这可不是完全可以依赖电子化交易的时代。
虽然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