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2 / 3)

务繁忙,要操心整个宁阳县大大小小的事儿,怎么可能有时间来教咱们读书识字?”

其他那些社长闾长们也纷纷指责刘三十二:“绝对不可能是大老爷亲自教咱们,要不然你刘三十二出门就被驴子踢死!”

“姓刘的你不会说话就别说话!”

“要是大老爷亲自教咱们读书,咱们这些人再读不明白,那大老爷不得气个好歹的?到时候咱们几个也不用活了,走在路上都得被人骂死!”

“你狗入的想吓死人是不是?”

“真就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

正当一众社长、闾长们在指责刘三十二时,杨少峰杨大知县正带着跛五前往宁阳县的文庙。

其实真要说起来,文庙才是宁阳县原本的县衙所在,只不过在元朝大德初年的时候县衙西迁,旧衙就改造成了文庙,庙里主要有大德十一年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碑,有元至正二年《重修宣圣庙碑记》隶书石碑。

整座文庙由前、中、后三院组成,贯穿南北一条中轴线上,前院有木结构棂星门,是文庙的大门,门前有照壁,门外东西各有一通《下马碑》,上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十二个楷书大字,棂星门里有砖砌半月形泮池,泮池上横担一座单孔石拱桥,泮池东西两侧为东华门、西华门。

中院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院,是祭祀孔子及先贤先儒的场所,建有名宦祠、乡贤祠、东西两庑和大成殿(另有大成门是清代所建),其中大成殿是飞檐翘角、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宫殿式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并供奉“四配”、“十二哲”。

过了前院和中院,就是杨少峰杨大知县此行的目的地,明伦堂。

“明伦”二字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意思是乡里办的地方学校的名称,夏朝叫“校”,商朝叫“序”,周朝叫“庠”;至于国家办的学校即大学,三个朝代都叫“学”;无论是乡学还是国学,共同的目的都是阐明并教导人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标准。

至少从宋代开始,文庙、书院、太学、学宫便皆以明伦堂来命名讲堂,而各地的文庙也不仅仅只是供奉孔夫的庙,同时也承担了官办学校的职能。

杨大知县虽然对曲阜世修降表的那一家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但是对于孔夫子本人而言,杨大知县还是极为尊敬的,无论是孔夫子的“儒学”还是孔夫子“有教无类”的理念。

大成殿里,杨大知县左右打

最新小说: 兽世之旅:捡到一个漂亮夫君 韦浩李丽质 农家小厨娘 我真是大昏君 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 封侯 奋斗在嘉靖年间 毒妃狠倾城 开局曝光古人皇功业,惊呆皇帝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