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来回动辄千里的运输路程,哪怕只是稍微想想都能让人发疯。
至于说增加淀粉的含量,降低对猪肉的使用量……这个倒也不是不行,毕竟这玩意儿主要就是卖给徐达当军粮用,只要能保证吃了顶饿,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淀粉也不是那么好弄的,最起码宁阳县的绿豆产量还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生产淀粉,就算把附近那些州县的绿豆全加起来也是一样。
除非派人去江南大量购买绿豆。
略微琢磨一番后,杨少峰忽然眼前一亮。
不对。
生猪的运输需要考虑存活和保重,绿豆这玩意儿需要考虑个锤子?
只要注意防晒和通风,从江南往宁阳县运输绿豆是完全可行的。
至于说午餐肉的口感问题就更好解决了。
虽然猪肉的含量少了,甚至一斤午餐肉里都没有一两肉,但是本官是谁?
本官是登州知府啊。
登州沿海,最不缺的就是各种鱼虾和紫菜一类的玩意儿。
本官找百姓买鱼虾和紫菜,把虾粉和紫菜磨成粉当味精用,再用鸡和猪骨吊一吊高汤,味道的鲜美方面肯定没问题。
关键是登州府的百姓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赚到钱,更能在这个过程中解决掉登州府缺少粮食和农具的问题——登州府的粮食产量不高,宁阳县的粮食产量可不低。宁阳县没有海产品来搞味精,登州府可不缺这玩意儿。登州府的百姓缺少农具,宁阳县却有冶铁工坊,生产农具根本不叫个事儿!
这特么不就是两地联动发展么!
不对,还不止是两地。
因为宁阳县和登州府之间的距离并不近,运输过程中要经过好几个县,负责运输的人肯定要在这几个县里休息吃饭,只不过有的是短暂休息,有的会过夜休息。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有可能产生消费。
别管能产生的消费金额有多低,哪怕只有十文钱,也能带动一个县十文钱的发展,而这十文钱又有可能带动其他方面,最后产生的效果就是十文钱撬动起十贯钱的体量。
更关键的是,只要宁阳县的午餐肉工坊花钱从登州百姓的手里购买海鲜,登州府的百姓肯定就会有人自发的去打渔。
这也是变相的在推进登州府百姓对于朝廷和官府的信任度。
当百姓对于朝廷和官府的信任度高了之后,盐田盐灶的事儿就可以比原定计划更提前一些。
许正和曲明杰那些王八蛋留下来的烂摊子也就有了解决的希望。
杨少峰越想就越是觉得靠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