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敢向王大人您保证,整个顺天府绝不会出现一个被冻死、饿死的百姓来。”
“可想来徐兄弟也不会空口无凭吧?”
王鹤之看着郑象问道。
郑象从容的笑了笑,道:“凡事不能以偏概全,也许多多少少有少数几个百姓的家境贫寒了一些,徐大人便认为这是各州县的普遍现象。
何况……徐大人也非是亲眼所见不是?
当然,这并不怪徐大人。
在下认为,也有可能是徐大人被人蒙骗所致。
正所谓穷乡僻壤出刁民,这有些百姓,尤其是一些好吃懒做的流民,可最是喜欢碰见官员就哭穷念苦的。
想来也是徐大人年少,经事不多,因而才被蒙骗了。”
王鹤之皱眉,他都能感觉到郑象言语里的夹枪带棒,郑象难道真以为徐孝先察觉不到吗?
不由有些担忧的望向徐孝先。
而徐孝先从大门口起,便留心着郑象的一举一动。
在郑象跟陈景行两人的说辞中,徐孝先自然相信陈景行。
至于王鹤之相不相信郑象所言,徐孝先心里多少能猜到一些。
显然,王鹤之并不怕把事情闹大,尤其是眼看着元日,而后赵石让就要赴任顺天府尹一职。
那么王鹤之跟郑象,两个人这个时候有些钩心斗角他倒是也能理解。
“对了徐大人,至于你在良乡招募流民建北关仓一事儿,既然是要等到元日后,那么……。”
郑象看着徐孝先,笑着道:“怕是也要等新的府尹大人上任了之后才能定夺了。如今徐大人身为北镇抚司的掌印镇抚,若是插手顺天府的地方政事,怕是不太合适吧?”
“郑大人说的是。”
徐孝先含笑道:“既然如此,那么徐某便不久留了。
当然,郑大人,通州也好,昌平也罢,或者是良乡等地,俺答袭扰过后,到底还剩有多少百姓,又有多少失了田产房产的百姓,这件事情上我可能比你要更有发言权。
郑大人有所不知,都察院右都御史马墉勾结昌平知州郑承义侵夺百姓田产一案,便是在下亲手所办。
甚至还包括了通州知州楼广元与皇亲沈丛明勾结买地一案,也是在下奉旨查办的。
所以……若昌平真像郑大人所说那般,自然是再好不过。
大下雪天的,没人愿意顶风冒雪的四处奔波,而且还是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但既然郑大人说了,昌平无事、通州无事,良乡也平安。
徐某选择相信郑大人,而且还有王大人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