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可以得一个丰厚的谢媒礼。
哈,她可真聪明啊!
至于回李家太太的事儿,那不就是几句话的事儿吗?
就凭她叶媒婆,还有什么搞不定的?
肖家,黄氏和徐氏看着大嫂久久没有说话。
“你们想问什么就问吧。”
这两妯娌什么时候也变得沉默寡言了?
有事儿不说出来放心里可不太好,她可不想黄氏再像以前一样憋出病来。
“大嫂……”黄氏这次不憋着了,那可是事关女儿的幸福:“孩子们的亲事……”
当年她想将女儿送回京城,送到黄家可是被大嫂黑着脸骂惨了,女儿也由此怪上了她。
如今母女俩的感情都还不亲厚。
她也曾后悔过当初有这样的念头。
可如今一想,就算将女儿送回黄家也比在昌州嫁给一个不知名的李家强啊,至少可保女儿一生衣食无忧。
“肖家是落魄了,但是我脑子还没糊涂至此。”
就李家那作派就让许氏反感了,没规矩的人家怎么可能会在她的考虑之里。
“我给你说过,不管是哪一个姑娘,婚嫁之事我们绝不能再犯糊涂了。”
当初春玉的亲事就是犯了糊涂,让她受了这么多罪,走了这么多的弯路。
春玉现在的今日是她拼死拼命搏的来。
肖家其他的姑娘未必就有这样的好运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对待儿女嫁娶上许氏自然是要谨慎又谨慎。
“大嫂,孩子们亲事有劳您多费心了。”
徐氏想着儿子春宁也到了说媳妇的年纪了,再想着今日肖家的处境就很心焦。
娶妻没娶好,那可是会影响三代子孙的事儿。
她的要求也不高,就像朱氏一样的儿媳妇就好。
性子不能太强,但也绝对不能软,这样才能立得起一个家来。
肖家现在没分家,但是三房人早晚会分出去的。
春宁的媳妇必定要担得起事儿。
太软了只会是春宁的拖累。
“二弟妹不必担心,春宁的亲事我也放在心上的。”许氏道:“只是我们到底是有点孤陋寡闻了,所以我会让人打听打听。”
请谁呢?
许氏已经在脑子里想了又想:赵太太、春暖。
嗯,隔壁罗嫂子她都没考虑进来。
真的,罗嫂子认识的都是一些庄户人家,也不是她有多深的门第观念,而是庄户人家的姑娘十有八九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这让春宁娶回来怎么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