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陆游等人的反应时间。
李通继续侃侃而谈:“对于农,则还是兴修水利,减免徭役等一系列手段。此番要继续减免农税,三成的税率太高了,今年要减到一成才好。
新开垦的土地进行三年免税,以此恢复人口与耕地。”
摊子小的时候,由魏胜亲自盯着,还能说收三成税就收三成,没有苛捐杂税。
但扩大到山东两路,就不能维持这么高的税率了,因为封建时代系统性的腐败是无法避免的,上面定三成,底下小吏就敢收五成。
这根本不是靠人的意愿就可以避免的。
如果让行政力量监督到每个小吏,那庞大的冗官机构就能将山东拖垮了。
也只能尽量从最上面减少税率,再辅以巡查机构的监督,方才能让农业税减少一些。
说实话,若如今是太平盛世,这一成农业税也够高了,但这毕竟是战时,想要十五税一,乃至于三十税一,以如今的山东来说根本不现实。
就这十税一,也有人觉得税率太低了,当即就有人想要出言反驳。
李通却是眼疾手快,摆手说道:“莫忙,我知道如此税收可能会下降,到时候若是军饷都发不出来,将会出大乱子。而这就要落在‘工’与‘商’上了。”
“首先说‘工’。工包括许多,如同编草鞋,打家具,做铜器,甚至茶叶,酿酒,明矾,煤炭都可以算得上‘工’。
但这些行业官府不能全部插手,否则就如同前宋一般,成了与民争利的恶政,到时候必然会造成行业萧条。”
“官府可以插手的行业,无非就是盐、铁两项罢了。”
“首先是盐,无论是海州还是日照,都有优良的盐场,每年产盐量巨多,足以称得上一笔巨大收入。”
“其次是铁,原本山东东北处就有几处巨大铁矿,而收复徐州之后,铁匠也不再缺少,来年就可以打造铁器,贩卖出去。”
听到这里,梁肃起身打断了李通的言语:“都统郎君三令五申,要稳定市场,莫要在百姓生活物资上收利过甚,李参谋此番不是要与大政背道而驰吗?”
李通摆手笑道:“孟容误会我了。非是与民争利,而是为民解忧,公私两便。”
“哦?”
“孟容想的乃是山东一隅,在魏公与都统郎君的英明决断之下,民生恢复,盐铁价格稳定,但对于整个北地,乃至于整个天下来说,就完全不是这样了。
孟容有所不知,两淮的盐价已经到了三百文一斤,而中原河北的盐价已经到了有价无市的程度,咱们为何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