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家所弃。卢鸿篆书一出,当时惊倒了褚遂良,大呼“不想篆书亦可如此”。
但更让褚遂良倾倒的,是卢鸿所书古隶。唐时隶书这一名称,与后代不同,是将古隶与正书,均称为隶书。为着区分,也有人将古隶,称之为八分。直到后人以“楷书”称呼正书后,隶书一名才又为古隶专用。
有唐一代,八分古隶不受重视,几乎无人书写。卢鸿的隶书其实功夫下得也不是特别大,但他后世广见隶书名家之作,如邓石如、伊秉绶以及刘丙森等。此时卢鸿所书便多有刘丙森隶法。虽然后世对其书颇多争议,认为有僵化呆板之弊,但此时写来,却是惊艳绝伦。褚遂良初见之下,大为倾倒,几乎便有三月不识肉味之叹。从此他便日日沉沦在八分古法之中,整日寻找各类隶书碑版,参对卢鸿书法,临池不缀。每有所得,便要跑来与卢鸿讨论,忙得不可开交。
也不只褚遂良,组中诸人,虽然不如褚遂良般精于书法,但唐时读书人,哪有字写得差的。一开始,也只是听闻卢鸿书法高妙,后来又知道在魏王府上,狂草题壁,震惊四座。待见以书法闻名的褚遂良天天来找卢鸿请教书艺,又看了卢鸿的诸体书法后,也都是称羡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