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这种事情。”
“然,”
陈运飞继续,“时拖拉机上的人跑的比较快,没有人员伤亡。那么,最后一个问题,”
他看向站起来的男生,“判断的没错,这段影片就是在华国拍摄的,再判断判断,这是哪一年拍下来的?”
“这……”
这个问题就很难了,但他根据自己的常识猜,现在的华国列车大多数都是五十多公里的时速,如果以前就能达一百多公里的时速,那应该早就普及了。
但看影片的质量,又不像是今年拍的。
“应该是最近几年吧!”
男生估计了个大概,“近五年内!”
后面的专家们,听着前面学生的答,陷入了思考中。
他们已经想了什么。
陈运飞的这个影片,这些令氛活跃的引导式提问和答,似乎并不只是要唤醒课堂内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还有更深的用意。
“那是二十年前。”
陈运飞说出了答案。
“二十年前?”
“二十年前,就能跑出最高一百六十多公里的时速了?”
“那为什么我们的铁路,时速还没有它的零头快?”
“对啊,为啥?”
“二十年的时间,技术应该会进步吧?”
下面议论纷纷。
陈运飞功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他让下面安静之后,才继续,“没错,年华国的铁路里程只有五万公里,以蒸汽机为主,内燃机并不多,也根本没有电化的机车。”
“这二十年来,铁路占全国总投资的比例不断下降,只有百分之几,却承担着华国最大量,最复杂的客运和货运压力。”
陈运飞说,“我们的实验室、工厂、大学、机构都在研究各种交通技术,希望能让铁路的速度,跟上发展的速度,让发展越来越快,让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利,让货运的运输越来越方便。”
“但是,现实的因素却很复杂,修建铁路,组建列车,既需要时间,技术,也需要大量的金钱。”
“华国的国土面积辽阔,北、南地区的铁路路线有着大片的空白区域,东即便是有了铁路,却不满足那里的货运需求。”
“我们有无数的科研人才,无数的学生,无数的老师,无数的行业人员。想要追赶世界水平,我们有信心,也有毅力,有技术,也有想法。在二十年前,我们就能开出一百多公里时速的列车,但二十年后,我们的火车却依然以五十多公里的速度在铁轨上跑着。”
陈运飞说,“华国需要的铁路交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