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鸣谢:tijin的大神认证,本章八千字,特此加更!>
杨炯瞧着眼前这群醉眼惺忪的新科进士,不禁蹙眉道:“你们如今都是国家的候补官员,待在太学修完新政章程便要分赴各地,怎的还这般纵酒无度?成何体统!”
那十三名举子听了这话,忙不迭站直身子,敛了醉意,竟无人敢接话。
说起来,他们皆是二甲进士,虽说与一甲同赐进士及第,可自高中后便知其中差别。一甲前三名的卷子早已张榜公布,凭心而论,他们确实不及贺新怀、胡澹与张肃的才学。
更叫他们气闷的是,按往年规矩,二甲即便不放外任,也该在长安各衙门当差,如今却要去太学重学新政,何时能得吏部任命始终没个准信。
再看那状元贺新怀已赴西夏故地任龙州知县,榜眼胡澹更厉害,直接做了刑部六品比部司郎中,专管刑部审计,这分明是平步青云的势头;探花郎张肃则授了六品朱雀卫监军,直属枢密院监军司,成了新政军务的急先锋。
在大华官场,起点最是要紧,不光定了日后的路子、结交的人脉、所属的派系,更关乎能走多远。
这一甲前三名,一个似属西夏派,一个是中央派,一个入了军政派,妥妥的三大势力,将来入主中枢都看得见路径。只要做出些政绩,怕不是要直上青云。
他们瞧着如何不眼热?偏偏自己要么是寒门子弟,要么是落魄士族,哪里有门路打点?除了借酒浇愁,还能做什么?
杨炯见他们个个垂头丧气,没半分高中的意气,心下已猜着几分,便冷声摆手:“别在这儿现眼了,吃饱了赶紧滚回去熟稔新政!”
说着转向摊主,“再加十三份!”
“好嘞!”摊主应声吆喝。
那十三名进士面面相觑,宿醉之后正饿得慌,当下也不再扭捏,围着杨炯坐了。
只听杨炯又道:“汤臣、杨叔、梁伯赞、梁叔赞!你们四个过来拼桌!”
四人原以为杨炯早忘了他们,闻言先是一怔,赶忙抬了方桌拼过来,这才坐下等着杨炯说话。
此时天光大亮,映着这街头小摊倒显出几分奇异的庄重来。
摊主手脚麻利地端上热腾腾的汤饼并几碟小菜,杨炯也不动箸,只拿眼挨个儿扫视四人,那目光沉静,却似能穿透肺腑,看得四人心中打鼓,宿醉的混沌早被驱散干净。
良久,方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既已高中,便是朝廷储才。今日偶遇,也算缘分。且说说,尔等日后,有何志向?欲为朝廷效何力?为黎民解何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