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十三进士(5 / 10)

则国弱,民穷则生变。

观我大华当今之困,不在兵甲不利,而在府库不盈!岁入看似不菲,然冗兵、冗官、冗费,如三座大山,耗费巨万!

加之各地转运,损耗惊人。

学生尝闻,自江南漕粮入京,一石之粮,途中折损、官吏盘剥、运费叠加,至太仓者,所耗几倍于原值。

此乃心腹之患!

学生之志,便是要做那执掌一方财赋、梳理天下漕运的封疆能臣!”

他顿了顿,见杨炯神色不动,便抛出腹稿:“学生以为,当力行‘方田均税法’与‘折漕为银’之策!”

他见吸引了众人注意,越发意气风发:“其一,‘方田均税法’!

天下田亩,隐匿者众,豪强兼并,赋税不均。

当遣精干官吏,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按土质肥瘠分为五等,核定实际田亩数目,登记造册。

如此,则隐田尽出,田赋可增,且豪强难以再行诡寄、飞洒之弊,小民负担亦得稍减。

其二,‘折漕为银’!

江南漕粮,不必全数实物北运,可择其部分,按丰年时价折为银钱,由官府就地采买或令粮商运至指定地点缴纳。

此举,一则大大减少运输损耗与沿途盘剥之弊;二则节省巨量运力民夫,可转用于屯田或他务;三则银钱流通,利于市易,可充盈国库。

此二策若行,不出三载,府库必充,国用可足。

学生愿为朝廷,梳理这钱粮血脉。”

杨炯静静听完,暗道这引述之策,虽改头换面,却依稀可见前代能臣理财之影,更透着一股急切的功利。

他手指在粗糙的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微响。

看向杨叔的目光愈发审视,此人言辞便给,思路清晰,确能抓住财政漕运的要害,提出的方略听起来也颇有章法。

然而,杨炯眼中却无多少赞赏之意,反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

半晌,杨炯才缓缓道:“理财之道,关乎国本民命,牵一发而动全身。你这两策,立意不可谓不高,手腕不可谓不精。然丈量天下田亩,触动的何止是豪强?

地方官吏、乡绅胥吏,乃至无数依附其上的小民,其利益盘根错节,阻力之大,恐非你所能想象。

前朝亦曾有人行‘经界法’,初衷甚好,然执行之中,丈量标准不一,胥吏上下其手,反成扰民虐民之政,最终不了了之,徒增民怨。此其一难。”

杨炯端起碗又放下,目光如炬:“其二,‘折漕为银’,看似便捷省费。然江南粮价,丰歉波动,岂是‘丰年时价

最新小说: 穿越火线之最强佣兵 三国第一霸主 柯南之拒绝告白 水浒:刘华强魂穿林冲 封侯 韦浩李丽质 我真是大昏君 明朝小公爷 都市老光棍,异界一袋粮食换老婆 大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