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鸣谢:tijin的大神认证,本章八千字,特此加更!>
且说李淑与杨炯二人,相携行至澜湖之畔。
其时正是四月午夜,万籁俱寂,唯闻草虫唧唧,鸣声断续,更添幽邃。
举目四望,但见烟波浩渺,一碧万顷。
湖中荷叶如翠盖瑶盘,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直铺展至水天相接之处,竟似接天莲叶无穷碧。中天一轮皓月,清辉如练,倾泻而下,将满天星斗摇落湖心,化作万千碎银,随波荡漾。
夜风徐来,带着岸边百花之暗香,丝丝缕缕,沁人心脾,越发衬得这澜湖之夜,清幽静谧,恍若世外仙源。
那湖面之上,唯泊一叶乌篷小舟,形制古朴,质朴无华。乌篷船一侧顶角,悬一盏暖黄灯笼,其光晕柔柔,随风轻曳,与天上月华、水中星辉交相辉映,于沉沉夜色中勾勒出一抹朦胧温润的轮廓,倒似画中景象。
李淑莲步轻移,裙裾微扬,径直引着杨炯登上那小小船舱。杨炯随之踏入,但觉舱内甚是狭促,仅容二人促膝。照明全赖篷顶那盏孤灯,暖黄光线笼罩四隅,倒生出几分暖阁幽室般的温馨之意。
舱中仅置一矮脚紫檀小方桌,桌上设一青玉莲花香炉,炉内不知焚着何等奇香,青烟袅袅,如丝如缕,冉冉上升,气息清雅,若有似无。
桌旁随意散置着九个青瓷酒坛,坛身古朴,虽陈设极简,却自有一种不事雕琢的风雅韵致。
杨炯抬眼四顾,心下暗忖:往日此时,这澜湖之上画舫如织,笙歌隐隐,今夜却空空荡荡,唯余此一孤舟。他深知李淑心思缜密,行事必有深意,此等安排,显是早有计较。
杨炯心中虽有疑窦,却也不肯露怯,面上只作寻常,大喇喇于桌旁绣墩上坐下,嘴角噙着一丝惯有的戏谑笑意,朗声道:“兰陵,何时竟成了酒中豪客?备下这许多佳酿,莫非要效仿那些狂生,来个醉卧湖心不成?”
李淑闻言,嫣然一笑,眼波流转,如春水映月,盈盈然在他对面坐了。她伸出纤纤玉指,启开一坛泥封,登时一股醇厚酒香弥漫开来,柔声道:“行章,此间共九坛酒,乃是大华九州最为驰名的佳酿。今夜天高地阔,风清月朗,唯有你我二人,何不效古人秉烛夜游,一醉方休?”
言罢,竟又从桌下暗格中取出两根通体赤红、雕着龙凤呈祥纹样的喜烛,就着灯笼火苗点燃,稳稳置于桌上。
烛光跳跃,映得她玉面生春,眉眼间那份平日深藏的温柔,此刻竟如解冻春水,汩汩流淌。
只听她声如莺啭:“将这小舟划入那荷花深处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