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夜话(3 / 5)

饨。前梁时便有的老味道,如今传到儿子辈,竟还能保持当年风味。我自小就好这一口,你也试试。”

杨炯听出他话中有话,却也不好追问,只得夹起一颗馄饨送入口中,笑道:“师兄是前梁世家子弟,土生土长的长安人,推荐的吃食自然错不了。”

叶九龄笑着摆了摆手,见杨炯尝过馄饨后频频点头,也端起酒杯浅啜一口。

碗中热气蒸腾,如纱帐般笼住他的面容,恍惚间竟带了几分旧时长安的朦胧:“我出生那会儿,长安城的繁华比眼下更盛十倍不止。记得朱雀大街上鎏金铜驼铃叮咚作响,胡商的骆驼队驮着波斯琉璃,在三十六丈宽的御道上绵延不绝。”

他竹箸轻点碗沿,馄饨汤里的虾米随节奏轻轻沉浮:“沿街酒肆悬着金箔灯笼,昆仑奴手捧安息香炉穿梭其间。椒盐炙肉的香气混着龟兹乐坊的箜篌声,直把西市商铺染成流动的星河。

绸庄里能寻到大食火浣布,波斯邸后院藏着三丈高的珊瑚树。码头上,岭南荔枝与西域葡萄同船卸货,胡姬酒肆的招牌上写着‘玉碗盛琥珀’”

说到此处,他声音忽地低了下去,氤氲热气中,话语不辨悲喜:“各国使节的金车与太学生的青衫在槐荫下交错,坊墙外飘着新科进士题诗的纸鸢,护城河倒映着十里牡丹灯山。那样的盛景,当真天下唯一。”

杨炯郑重颔首:“这些盛况,我在典籍中读过,也听长安百姓讲过。”

叶九龄幽幽一叹,神色中交织着追忆与怅惘:“后来前梁皇帝推行新政,致使天下大乱,不过数年便国破身死。我这辈子,只盼着能再现长安昔日荣光。不知有生之年,可还有这等机缘?”

杨炯闻言心头剧震,沉默良久,方试探着问道:“师兄……可是不赞同石师兄的新政?”

叶九龄摇了摇头,咬了一口馄饨便搁下竹箸,神色凝重道:“恩师要杀人了!”

杨炯望着师兄眉间紧锁的愁云,轻声劝道:“历朝历代革新,本就是破而后立,重新分配利益。若无流血,新政如何推行?”

他自是明白叶九龄的忧虑。长安是其故土,少时目睹过盛世风华,如今刚盼来太平,即便不施新政,按旧制休养生息,十年也可重现往昔盛景。

可石介推行的新政虽见短期成效,阻力却愈发沉重。前梁因改革而亡的教训犹在眼前,老爷子此番决心以铁腕开路,势必掀起轩然大波。叶九龄忧心忡忡,亦是情理之中。

王府内的师兄弟们,对此本就各执己见。

叶九龄出身世家大族,行事稳重,主张循序渐进的温和变革,宁

最新小说: 民国:不做土匪的流氓不是好军阀 抗日之超级壮丁 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 烈火南明二十年 第一章穿越背锅的 抗战之这个杀星才9岁 战争承包商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穿越到明朝朱由检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